01
本科雙非成功逆襲
我斬獲10所院校offer
大家好,我是孟同學。我本科就讀于一所雙非院校,學習環藝專業。目前已經拿到皇家藝術學院、建筑聯盟學院、謝菲爾德大學等10所院校的offer。
其實在本科學習中,大學前幾年我算是比較學渣的了。就好像我老爸在聽說我拿到皇藝錄取時,還跟我說,皇藝要求比較高,我去會比較累,不太建議我去。但我覺得人生總要為喜歡的東西奮斗一場~
很感謝申請季的這一段學習經歷,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認識了不少朋友,更拿到了這么多院校的offer。也很高興今天能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我申請、做作品集的經歷,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02
放棄高收入網球教練
決定出國學景觀
我大學讀的是環藝,環藝這個專業在國內分成了室內和景觀,但是大部分的專業都是室內方向的。景觀的話,國內有專門的風景園林專業。
所以在大學的學習中,我頂著環藝的專業,做著室內方向,但我對室內不是很感興趣,做的有些壓抑。
我從小喜歡打網球,從小學開始一直練到大學,網球技術還不錯。
大一大二,我一直在做網球教練,從事網球相關的事情,例如網球裁判、網球社社長,收入也不低。也有公司想長期跟我簽約,我已經有了想要去上班的念頭。
但是做教練有時候不能按時吃飯,再加上吃完馬上運動,我的腸胃出現了一些問題。而且網球我只是從小打到大,但是我和專業的體校生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這個職業雖然不錯,但不足以支撐我長久來做。所以我也在考慮換職業,把目光瞄向我的本專業,想尋找點希望。
不愛室內愛景觀,讀研彌補大學生活
在大三、大四,我接觸到了景觀的內容,覺得景觀這專業還有點意思。此時,才感覺找到了興趣方向。
一方面,景觀會比室內的范圍要大:
從建筑角度來說,需要把握功能、空間和施工;從藝術角度來說,能傳承文化和裝飾;甚至會從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思考資源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這些是當下社會比較考慮和關注的問題,就好像人與自然共存也一直是提倡的話題,而景觀設計師可以搭建起人與自然溝通的橋梁。
另一方面,而景觀也很有意思:
比如歐洲古典園林代表凡爾賽宮園林,通過極致的對稱性來彰顯當時法國的中央集權和絕對君權觀。
中國古代園林中的個園,通過一步一景的方式,滿足高貴商人休閑生活。不同的建筑、景觀是一座座宏偉園林,也是當時政治,環境的體現。
現代社會,隨著城市化發展,綠地逐漸減少,甚至城市邊緣就是另一個城市。雖然出現了不少公共空間的綠地,但一般距離較遠,要開車去公園等地方,才能滿足人們對于接觸自然環境的需求。
如果我所學習的景觀設計,能幫助大家越來越便捷地接觸到自然,體會到動植物的生命周期、光的強弱變化、二十四節氣的不同特征或是地質地形的鬼斧神工,這樣微妙的自然變化,真的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因為口罩原因,我大學四年,網課居多,我也想繼續體驗一下大學的校園生活。再加上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以及對之后就業方向的考慮,我決定出國留學。也能開闊視野,感受西方的思維、教育模式。
說來也巧,在跟朋友聊天時,我朋友給我推薦了斯芬克。斯芬克離我家還挺近的,看了校區和往期作品集案例,我很滿意直接就報名了。
03
以新聞、時事為主題
八個月完成四個項目
我本科學習以室內為主,在斯芬克接觸景觀后,發現和我以前學習的內容還是有些差別的,我是從基礎課開始學起的。
但是總體來說,我的進度還是可以的,八個月完成了四個項目。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在項目的選題上,大多是從身邊的實時出發,例如空難、電視劇和我自己所身處的環境等等做針對性的理想設計。
在做作品集的過程中,我的專業能力提升也非常大,GPA一年提升了三點多,做的項目我也都很喜歡。
我做了一個《韌性城市》主題的項目。根據疫情時期,家中普遍濕垃圾增多的情況來做的。在項目中,我們可以在屋頂種植植物,將廚余垃圾轉化為肥料,利用轉化后的能量建立肥料系統,來為植物供給能量。
孟同學作品集節選,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用無人乘坐的輕軌來將蔬菜運輸到各地。這樣城市可以憑借自身的能力抵御災害,減輕災害損失,足夠的資源也可以保證城市很快地從災害中恢復。
在制作的過程中,如何讓肥料便于吸收、使用這一問題,我和導師反復推敲,從一開始的錐形外形到最后整體串聯的模式。
我們思考了不少時間,用了不少方法,但申請真的無小事,注重細節很出效果。在建模部分,技法老師的幫助,讓我成功地畫出了模型。
孟同學作品集節選,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還有一個項目以《鳥類保護》為主題。是我在刷視頻的時候,看到“鳥屎資源”這個詞匯得到的靈感。
一開始還覺得是在搞笑,但是后來發現鳥屎經過變化后真的能成為可利用資源,(俗稱的鳥糞層,其實是鳥糞磷礦又稱鳥生磷灰巖,是指分布于熱帶的一些海洋小島上及大陸沿岸的一些洞穴中現代生物沉積。)一下子就吸引我了,這可以為資源貧瘠的地區,提供不少能量啊。
孟同學作品集節選,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但是因為比較小眾的原因,我最早沒查到什么資料,后來還是導師幫助我在國外論文網站找到了大量的參考文獻。
在深入了解后,我發現了瑙魯這個擁有磷酸鹽資源的太平洋島國,但由于過度開采磷酸鹽,它的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破壞。
島上最大的鳥,“鳥屎資源”的主要產出者,也是瑙魯國徽上的標志--軍艦鳥,數量已經大大減少。
所以圍繞保護軍艦鳥,我展開了一系列措施:
用生態袋種植植物,建造人工濕地凈化海水。挖魚鱗坑,改善地形,坑內也可以養魚。增加了可降解微生物種群,用來改善土壤環境。我還選擇瑙魯島西南角作為試驗田,為軍艦鳥重新創造一個新的生態環境。
孟同學作品集節選,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在這里也提醒大家,細節很重要??!在這個項目中,一開始我就打算產出一張整體的平面圖,導師說太籠統了,沒法更細致地展現我的想法。
幾經商量,最后我一共畫了將近5張平面圖,也發現細節的平面圖不僅能很好的展現我的思維,對于后期效果圖的表達也是很好的鋪墊。
孟同學作品集節選,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我也為3·21東航MU5735做了一個建筑物。為墜毀事故中的遇難者和家屬構筑了紀念性構筑物。構筑物分為地上、地下兩部分。我調研了遇難者的背景信息,用132個構筑物相互連接代表了132位逝去的遇難者。
因為一直覺得落葉歸根,所以想著他們也應該在熟悉的地方。我從遇難者家鄉的建筑、文化和植物中汲取元素,設有室內和室外植物展、室內冥想區和紀念墻。
象征著靈魂的安息、靈魂的升華,讓遇難者的靈魂得到安息,讓家屬的心靈受到安慰。在項目中,我還用剖面圖致敬了一下我非常喜歡的游戲設計師——小島秀夫創作的《死亡擱淺》。
孟同學作品集節選,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04
作品集項目參賽
連拿2個獎項
在申請過程中,我還參加了不少競賽,來提升我的背景。其中一個項目,還拿到了2022第十屆全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上海賽區一等獎全國三等獎、2022年第二十屆亞洲設計學年獎——保護與修復的優秀獎。
這個項目,是我的第一個項目,也是我創作中最富有感情的一個項目。我當時剛看完美劇《切爾諾貝利》,被在此次災難中做出犧牲的人們所感動,劇中的場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就想著要做點什么。
孟同學作品集節選,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我針對被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污染的普里皮亞季市,進行了生態改造。項目的重點是生態恢復,污染源的植物修復,力爭恢復人與生物和諧相處的自然環境。
這個過程涵蓋了土地、水體、植物和建筑結構等景觀元素:
我移除了原本被污染最嚴重的植物群落,加入了可以吸收污染元素符合當地氣候、土壤特征的植物。
還在場地中加入了瞭望塔,在普里皮亞季市最好的觀景點讓人們眺望遠處的核電站,時刻反思過度使用核能源所帶來的危害;
將廢棄的摩天輪打造成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場所;
把廢棄的建筑物利用起來,讓他們之間通過探險橋互相連接,在等待污染物被完全吸收后可供人們探索。
孟同學作品集節選,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在這個項目中讓我明白了,景觀更多的是一種階段性的設計,比如,一棵樹的生長周期可能是百年的,所以我們需要在設計中考慮的更加長久。
能用自己的專業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切實地讓人們受益,這應該也是我喜歡景觀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申請的歷程,謝謝你能看到這里,希望能幫助到你。